近年来,贵州沿河自治县持续以招商引资等方式,吸引龙头企业及大户对资产进行盘活加固,推动产业多元发展,探索发展新路径。近日,走进沿河自治县益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,工人们在操作机械设备加工制作菌包,为猪肚菇、秀珍菇入棚种植提供充足菌棒。
大棚闲置资产“改头换面”
沿河益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沿河官舟镇马脑村,一年前,这片基地却不是这番光景。2020年4月落地该村的黑木耳示范基地和智能化菌包厂,因多种原因于2022年9月起逐渐沦为“沉睡资产”。
2023年8月,沿河将黑木耳示范基地和智能化菌包厂项目建成资产,正式移交给招商引资企业福建漳州益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企业进驻后,及时在沿河注册成立了沿河益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。
生产食用菌20余年,技术成熟,经验丰富,市场渠道广,是集菌种生产、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食用菌综合服务企业。沿河引进这家公司盘活闲置的菌包厂。成功将“冷资产”变“热资源”,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菌菇大棚升格“智能工厂”
深入生产车间,首先映入眼帘是小山丘般的木屑堆。传送带将木屑传送到筛选机,自动筛选过滤掉不合格的木头原料,筛选出来的木屑直接送到装包车间。
在装包车间,机器里“蹦”出来一个个用塑料袋扎紧的菌包,由传送带继续向前运输,只有3个工人站在传送带前检查。这套全自动化生产系统,一天能产3万个菌包,而在以前,人工套袋扎口十分麻烦,同样的产量则需要40余人。
以智能化、标准化种植方式种植农产品,能确保全年保质保量不间断供货,也有效解决传统农业季节性生产与市场全年不间断需求之间的矛盾,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保障。
食用菌产业的发展,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沿河通过有效推进闲置低效资产确权盘活,让产业兴旺起来,让村民增收渠道多起来,让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。(来源:微沿河)